前言

 


   东莞华中附中校园的建设以规划为首。

富有远见的校园规划,完善的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可以健康、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校园的不同规划形态体现着对不同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的追求和探索。

  本规划的设计特点:
  1.塑造“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
2.充分利用现状地势环境的优越性。
3.创造园林化的教育与生活空间。
4.营造个性化的学校环境氛围。

一、总则
1.1、项目概述

  1. 总用地面积:10万㎡(分二期开发)。
  2. 办学规模:第一期中学部65个班(40人/班),学生总人数2600人;

第二期小学部47个班(40人/班),学生总人数1880人。
(3)总建筑投资规模:9000万元。
1.2、规划设计依据

      • 国家、省、市各项有关现行法规、规范、规定。
      • 东莞市建设局规划要求。
      • 国家《中小学建筑设计规划》、《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
      • 华中师大附中东莞分校规划设计要求。
      • 二、基地分析
        华中师大附中东莞分校建设用地位于东莞市樟木头南城新区思罗坑,属于规划新区,总用地面积约10万㎡,部分用地为山地、坡地,高差错落较多,而山林起伏景色优美。

 

三、校园总体规划与环境设计

  3.1、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

  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近年来,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中,从全体学生都统一参加文理科统考变成发挥学生特长的分类考试,教育职能和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中学校空间的多样化,以人的发展和特长专项培养为中心的半启发式教育,这一趋势将是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生态优势,结合地域地区特点,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山水校园环境。以培养学生专长的教育改革特征为指导,反映现代教育向多元化转变的特点,改变以往普通中学的大集汇式教育特点,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针对性不同,在空间上相对分开不同年级的教学楼,而实验和公共部分又相对成为一个集中共享的整体,以适应新教育模式的目标,创造一个空间丰富,高效的中学的新教学环境。考虑学校作为百年大计的动态发展过程,创造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以单元组织构成的弹性生长跳跃型校园结构。
   3.2、规划设计意念
  (1)生态化校园
   以生态环保意识指导,人与自然共存。
充分利用高差错落的山地坡地,塑造丰厚的地域文化与教育文化氛围,高低起伏的建筑群依山而建,体现行为空间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相互依存。

  (2)现代化校园
   把握中学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的向以学生为主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规划营造多层次交流空间,通过课室内外交流环境的潜化,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 信息化校园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总体布局采用利于学科学交叉,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改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既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

  (4) 人本化校园
由于校园用地规模及服务人数超出一般尺度。本设计充分考虑国情和实际需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适应学校开放的要求,在功能布局上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的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5) 园林化校园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3.3规划设计分析
⑴校园总体布局考虑
纵观基地总体地面现状,基地南侧道路宽24米,东侧道路宽24米,北侧道路宽15米,西侧为山体,东面平面方向较窄,山体延伸至用地中间位置,从地面起20米高的山地坡度较缓。基于用地的特殊情况,作以下考虑:

(一)用地东部较平坦,适用于大面积用地的体育场地,所以将东部定为体育运动区。

(二)根据山地形势将区域内主要道路,建筑物大致分设于两个不同高程的平面上,于中间位置坡地相对平缓处,用一环形依山路面连接此两个层面。

(三)用地中间山地以南用地相对北面用地面积大,且面对较宽道路,因而将作为首期建设的中学教学区设于南部,小学教学区设于北部,西部山地远离城市道路,适用于建设学校生活区,生活区以食堂为分界点,将中小学宿舍区分。中部山体部分建筑物以一共享功能的图书馆为主要建筑物,结合一条通到运动区的台阶及流水小品等形成全校区的景观焦点。

 
 

    观于全局,入口分布平衡,校道顺畅极富动感。流线型的校道和人行广场、台阶使校区内交通流线达到“人车分流、步行者优先”的原则。校内各分区由校道、广场或园林绿化分隔,分区合理,清晰明确。建筑群高低错落,自然融于山林,综合体现现代化的高尚校区。


(2)中学教学区规划,中学教学区用地呈带状。主入口广场位于靠近运动区一侧、用地较为平坦宽松处,同时拉近用地中心区,突出其主入口位置。中学教学区楼群由主入口处向西伸展,序列性和韵律感强,正对主入口建筑物为行政楼,依次是教学楼及实验及电教综合楼。主入口以西,地势渐趋攀高,教学区楼群平台分四层,依山就势,教学楼部架空。空间穿插灵活,错落有致。


(3)小学教学区规划。小学主入口位于北面。主入口广场将小学教学区与运动区分隔,小学行政办公楼面对广场,行政楼后面为教学综合楼群,楼群地坪分两层,建筑物依山而建教学楼群和行政楼之间形成小学教学区学习休闲庭院。


(4)生活区规划。生活区楼群走向与山地等高线平行,更突出其山地建筑特色。饭堂位于中学生宿舍与小学生宿舍之间,应合其共享功能,同时避免二期建设时相互影响。

 

(5)中心绿化庭院的尊贵空间氛围。以图书馆建筑为视觉中心焦点,以大型的山地台阶衬托,以优美的流水伴奏,以绿树鲜花为背景,等待环境的精神和灵魂是未来朝气蓬勃勃的师生。


(6)规划设计的经济性考虑
    区内建筑群体依山而建,大大减少土方挖掘工程量,趋利避害,保护现有山林环境,同时节约资源和资金投入,降低投资压力。
四、单体设计说明

由于地形地势复杂,平布局灵活,而又不失其大方得体,建筑体块尺度与功能相协调,同时体现山地建筑的粗扩特点,以现代复古风格体现建筑物深厚的文化底温及尊贵的建筑形象。室内空间处理灵活,综合体现该校的办学特色及服务对象。另外,校区内各场所均采用自然通风采光设计,减少资源损耗。

 

   

电气设计说明


1. 设计范围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配电、动力、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

 

2. 用电指标
宿舍按75W/M2计;教学楼按100W/m2计;实验楼按100W/m2计;图书馆按100W/m2计;艺术楼按100W/m2计;体育馆按120W/m2;半地下车库按15W/m2计;并考虑道路照明及其它附属用电负荷。

3. 开关房及变电房规划
本区共设置高压开关房一座,变电房四处(其中教学区二处,体育馆一处,生活区一处)分别向各教学楼,体育馆及宿舍等供电。

4. 电讯工程规划
5.1 电讯容量
5.1.1 办公用房电话:按20m2/部;
5.1.2 其他用房电话: 按100m2 /部
5.1.3 学生宿舍电话:按200m2 /部
5.2 本小区设1处电讯设备间,设备间面积约为30M2.

6. 建筑智能化
校园区内设置可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的数据与通信网络设施和楼宇管理系统。数据与通信网络由干网、局域网及与外界的通信网—PABX程控交换网组成,并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进行升级、扩展和配置。

   

给排水设计说明

 

1. 设计范围
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

2. 生活给水系统
2.1 水源
从城市自来水环状管网接两条 DN150进水管接入校区水表。
2.2 生活水池
经生活水表接入行政大楼地下一层的生活水池,为总生活用水量的百分之二十。生活水箱设两个,相互连通,当需要检修及清洗时,每个水箱仍能独立使用。供校区生活用水。
2.3 水泵
为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生活水泵房设恒压变频供水设备一套,向校区各栋建筑物提供生活用水。流量及扬程均按校区的同时使用系数及人数选取。
2.4 生活给水系统
2.4.1 生活用水由恒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采用上行下给给水方式。
2.4.2 首,二层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2.5 给水管管材
生活给水管材中管径小于DN50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给水管,管径大于DN50采用钢塑复合给水管材;大于等于DN200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

      • 2.6 宿舍天面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室内暗敷热水管,向学生宿舍淋浴提供热水。热水管材采用铜管,焊接连接。饮用开水由电净化开水器供给,按需各栋每层设置。
      • 2.7泳池给水按消毒过滤循环系统设计。
        1. 3. 排水系统
          3.1 污水系统
          3.1.1 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分流。卫生间设污水立管、废水立管。厨房设废水立管。粪便污水经由化粪池处理。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与生活废水汇合后排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食堂厨房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汇合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2 雨水系统
          3.2.1 雨水量
          雨水设计重现期为一年(P=1),降雨历时5分钟,降雨强度为3.8升/秒·100平方米。
          3.2.2 雨水与污/废水排放系统完全分开。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排入雨水立管,再排入雨水检查井。室外地面上的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室内外的雨水经校区的雨水管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3.3 管材
          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排水横干管及室内接检查井埋地支管采用UPVC波纹排水管,承插粘接。
          室外连接检查井排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橡胶圈承插连接。
          3.4 空调冷凝水由冷凝水排水立管收集后与雨水系统统一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
          3.5 泳池排水系统按消毒过滤循环系统设计,排入雨水检查井。

 

   

4. 消防给水系统
4.1 消防用水量
4.1.1 室外消防用水量25升/秒,由市政管网供水。
4.1.2 室内消防用水量15升/秒,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升/秒,每支水枪最小流量5升/秒。
4.2 消防水池
地下一层设消防水池。保证2小时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和1小时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供整个校区消防用水,室外连成环状管网。
4.3 屋面消防水箱
屋顶消防水箱容量为12立方米,保证火灾初期的消防用水量。
4.4 室内消火栓系统
4.4.1 消火栓和压泵
在教学大楼地下一层水泵房设置立式消火栓水泵二台(一用一备),向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在屋面水箱出水管装设稳压泵。保证最顶层消火栓的出水压力要求。
4.4.2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
室内消火栓及消防卷盘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如电梯前室,走道及楼梯附近等,其间距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支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到达,且间距不大于30米。消火栓箱内包括栓口为DN65口径的消火栓,水带长度为25米,并配有DN19口径的水枪及消防卷盘。屋顶设有试验用的室内消火栓。每个消防箱旁均设有手动报警按钮和警铃。火警时,按下手动报警,将火灾报警讯号送至消防控制中心并自动开启消防水泵。消防泵也可由消防水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手动控制。
4.5 管材
消防给水管材均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等于DN100,丝扣连接;管径大于DN100,卡箍连接。
4.6 气体灭火装置
发电机房及高低压变、配电房、电脑室等不适宜用水灭火的部位设置FM2000气体灭火装置。